摘要:7月15日至16日,第二届中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在乌鲁木齐举行,来自国内近80所院校的160余名专家、知名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和人才培养机制模式改革,为纺织服装职业教育发展建言献策。服装职业教育发展只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大学生到职校“回炉”的现象逐年增多,不少职业学院专门开设“大学生班”,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回炉”培养,大学生“回炉”读职业学校早已不是新鲜事。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放下身段”到高职乃至中职院校“回炉”求学?这一现象能带给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变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就业观念的转变?还是高等教育制度亟需变革?值得我们深思。
第二届中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发展论坛于近日在新疆举行,论坛与会嘉宾围绕“一带一路和中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工匠精神渗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主题进行交流,研讨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发展新趋势。服装职业教育发展只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实近年来,每到毕业季总会出现拿到文凭的大学生“回炉”职业学院这样看似新鲜的报道,实则剑指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有的认为这是社会资源的浪费,也有认为是职业学院为招揽生源的故意“炒作”,还有人认为这背后凸显出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轨的本质问题。不论何种质疑声,事实证明,大学生“回炉”读职校事件映射出社会发展前进的脚步,不需质疑、而应达观看待职业教育热。
在就业市场需求中,实现职业教育供需完美对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这深刻阐明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跨界特性以及在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重要地位。不论普通类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学生毕业后终将步入社会、流向市场就业。然而在就业市场上,却长期存在“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的结构性矛盾,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存在错位。职业学院专门开设“大学生班”,定向培养技能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技能人才供需有效对接,也让选择“回炉”的大学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与我国当前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更是不谋而合。社会发展需要更多实践型工程师与技术人员,传统农民工难以适应高效率、快节奏、技术高要求的岗位,而学习能力强、基础功底扎实、在职校“回炉”的技能人才则切到好处的满足了企业发展需求。
在严峻就业形势下,彰显职业教育“垫脚石”优势。今夏毕业季我国就业形势为近年来最严峻,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大79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增量与增幅均超往年。八年前武汉铁路桥梁高级技工学校就开设首届“大学生班”,招收的56名学生还没等毕业,就被中铁大桥局下属的各个国企单位一抢而光,这群学生之所以能成为“香饽饽”,就在于自身经过培养后具备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专业技术精的“垫脚石”优势。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有1.2万多所职业学校,在校生超过2600万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生力军。
在成功转型光环里,提升职业教育“里子就业”认知。自古以来就有着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这其实不过是就业路上的“面子”工程,职业教育的专业、精准技能也可让求职者“一招鲜吃遍天”,而且职业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瑞士职业教育不是“后进生”的归宿,而是国家经济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并且由联邦和各州共同管理;在新西兰职业教育已经有100年的发展史,其教育体制中最值得骄傲的是新西兰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在英国,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各级学位教育的地位并驾齐驱,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在就业上优势鲜明。大学生选择“回炉”职校学习新技能,不代表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倒退,就业需要实打实的真本领和价值感,相反正确的择业观念可以更好成就人生梦想。
作者:孙桃枝
作者单位:京山县曹武镇人民政府
本文来自作者[yuange]投稿,不代表盈余云朵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hruber.com/shehui/202504-123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盈余云朵的签约作者“yuange”!
希望本篇文章《让职业教育“香起来”“热起来”》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盈余云朵]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 摘要:7月15日至16日,第二届中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在乌鲁木齐举行,来自国内近80所院校的160余名专家、知名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和人才培养机制模式改...